日期:2016-5-6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新能源:推动结构升级的强大引擎
新能源产业的发展,大大拓宽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,使甘肃的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,带动了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,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,推动了民生改善。
甘肃是发展新能源条件好、起步早的省份之一。2006年,甘肃省委、省政府就提出“建设河西风电走廊、再造西部‘陆上三峡’”的设想。现在,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如何?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?下一步如何发展?带着这些问题,走访了全国人大代表、甘肃省委书记陆浩。
陆浩说,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的设想后,甘肃省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很快。到2009年底,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20万千瓦,占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。太阳能光伏发电进展也很快,2008年在武威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500千瓦光伏并发电场,2009年敦煌20兆瓦、嘉峪关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。与新能源发展相配套的电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甘肃增长快、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甘肃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。
陆浩说,新能源产业的发展,大大拓宽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。
一是使甘肃的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。甘肃河西走廊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都非常丰富。过去“一年一场风,从春刮到冬”的风害,强日照造成的干旱少雨、蒸发量大等不利因素,今天已变成了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。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甘肃资源状况的传统认识,为今后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广阔领域,给甘肃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。
二是带动了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。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,对装备的需求量巨大,这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。甘肃整合科研和制造资源,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,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之一,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正在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三是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。发展新能源产业,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,同时也提高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清洁能源的比重,使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,有效缓解了资源环境瓶颈制约,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。新能源产业还带动河西走廊制造业、特色农业、旅游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发展,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。
四是推动了民生改善。以酒泉为例,2009年,酒泉市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三倍多,财政收入翻了一番,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实力显著增强。风电产业的发展,还直接扩大了就业。据测算,酒泉风电场建设期间一年用工达1.5万多人,正常运行期间用工2500多人,装备制造业可吸纳5000人以上,第三产业拉动就业5000多人。
陆浩说,下一步,甘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按照优化结构、适度超前、多能并举的方针,用更大力量抓好风电、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发展。我们的目标是:风电方面,第一步是到2015年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,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基地之一;第二步是到2020年装机容量增加到2000万千瓦以上,建成“陆上三峡”工程;第三步是2020年以后视需要装机容量可进一步扩大,使河西走廊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风电基地之一。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,到2015年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,到2020年增加到300万千瓦以上。
当前甘肃做的重点工作,一是加快酒泉风电场一期项目建设,年底实现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60万千瓦的目标;全面开展太阳能资源详查,科学研究和论证发展方案,开工建设一批10兆瓦并型光伏发电项目,开展50兆瓦光伏发电特许权招标工作。二是加快送出电和调峰电源建设,全面开工建设750千伏特高压双回路输变电工程,实现稳定外输。积极论证建设配套电源,促进多能互补,提高调峰能力。同时,规划一批高科技、高附加值的高载能产业,增强本地电力消纳能力。三是积极开展光伏并发电的各项试验研究,为大规模开发做好各种技术准备。四是不断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水平,逐步形成研发、制造、认证、测试、培训、配件供应、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体系。
【推荐阅读】